阅读历史 |

第361章 老任信守承诺(1 / 2)

加入书签

<b>最新网址:</b>“我....我先问问,我这六万大洋买了债券,是不是一个月后我就能拿到八个点三百块大洋的利息?”

“是的,你还要不要登记了?”

“好好好,你...你拿去....”

最终周裕德有些恋恋不舍的将两个皮箱递了过去。

一个是张砺的十万大洋,一个则是他那六万大洋。

接过箱子,阿福就开始吩咐人清点起来。

他这边也算是组建起了一个班底,总共八个人,几乎都是账房先生出身。

至于哪里来的?全都是那批解救回来的外蒙同胞。

那里面有不少都是汉人去外蒙经商的,不乏一些就是精通账目的师傅。

只是当箱子打开,几人都是一阵皱眉。

张砺那皮箱还好说,周裕德这箱子除却一些小黄鱼外,就是一大堆大洋和钞票,十分杂乱无章。

“这么点钱还犹犹豫豫的,也不看看我这儿每天得收多少钱!”

见此阿福很是不屑地撇撇嘴,他也是嘴毒,主要是他这些天看到的大钱实在是太多,有些麻木了。

这就让周裕德有些尴尬了,心里又有些不忿。

自己这六万大洋可是一笔巨款,你们这群人怕是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但这也就想想而已,他可不会说出来。

等了足足一刻钟,待那边清点完成,他才完成了登记。

周裕德这儿仅仅只是个小插曲,赵铭对这件事也没太关心。

鱼儿既然已经上钩,那就断不可能脱钩了。

张砺这人他越是与对方过招,越是了解。

这人的野心没多少,但对钱的渴望那几乎是明着告诉赵铭的。

对付这种人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对方看到实实在在的钱就够了。

赵铭之前所做的无非就是一个合理合情给对方送钱的机会,现在机会出现了,那一切只需要等待水到渠成。

——

时间飞逝一眨眼就是半月时间一闪而逝。

此时已经来到了三月初,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冰雪消融迹象,放眼看去很多地方都冒出了嫩苗。

能看到不少牧民已经开始带着大量牛羊马群开始向四周进行散养。

能看到一群骑兵正在旷野上以并不算快的速度行进着。

“赵爷,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将会在察北一带重新建立牧区,以目前我们牲口群的规模,这边的牧草已经足够我们散养了。

如果后期要扩大规模,我们还可以向察中扩建,不过那时候可能再想规范这些牧民可就有些费劲了。”

老孙头指了指远处已经驱赶着大量牧群向四周迁徙的牧民们朝赵铭汇报道。

听着这些,赵铭只是微微颔首。

让牧民们从聚集地分散,这也是无奈之举,他总不可能把这些牧民一直死死圈养在一个地方。

这根本不现实,相当于把大片牧场白白浪费了。

而且这么多牲口只怕把营地这附近的牧草薅秃噜皮都不够吃的。

再说这些可都是资源,赵铭还想组建一个骑兵师,光凭眼下这些战马可不够。

之前凭借从外蒙人手里截获了一大批战马,战马的数量也来到了两万五千匹。

而一个骑兵师正常的人数在一万人左右,战马数量得至少保证在一人两匹战马的水准,这样才能保证高负荷作战。

所以眼下这战马依旧不够,毕竟战马可不仅仅骑兵师需要,其他部队也必须保证一定数额的战马驮运物资。

更何况赵铭可不满足一个骑兵师,占据这么一个天然马场,不多搞两个骑兵师还真说不过去。

至少要有个十万匹战马才能满足赵铭的完美幻想。

要知道在五十年代初,国内共有十九个骑兵师,总兵力接近二十万,战马数量在四十万。

由此可见,骑兵师在如今这个年代依旧很有前景,尤其国内的战场机械化作战还不是那么完善的情况骑兵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哪怕面对东洋军队,依旧有着很强的作战能力。

毕竟东洋人的坦克部队或许在华国还能驰骋,在国外真就是小卡拉米,数量和质量都不咋滴。

其次就是一旦抗战开始,赵铭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

自己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打游击战的,承担东洋人主力猛攻的还的是国府军队。

至于自己,就靠着骑兵的高机动优势打打闪击战遭遇战就得了。

“目前这些散出去的牧民有多少?”赵铭询问道。

“一共约莫三千人,总计管理着约莫十万规模的牧群。另外赵爷,我们要不要在伙食上尽量削减肉食供应?

这个季节牧群的牲口配种很关键,要么就先缓一缓肉食供应?”老孙头提议道。

别看十万数目的牧群规模很多,实际上这属于是很危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