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六章 天下大乱(1 / 2)

加入书签

起义大军呈燎原之势往大泽乡杀去,大泽乃一小乡也,根本就没有军队拒守,毫无悬念,一战而下。

大泽乡当地的百姓早就受够了咸阳朝庭,不用陈胜摆姿势喊口号,便主动响应起义,义军人数迅速地发展到了五千人。陈胜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蕲县。

蕲县,楚国老地也,当地楚人义无反顾地拥护了陈胜。

秦始皇他老人家一统六国后,为了便于统治,拆除了大部分郡城以下的城墙,这下可好,此举大大的方便了起义大军。陈胜大军一路向西,各地在陈胜的号召下揭竿而起,义军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便连克铚、酂、苦、柘、谯等县,攻至淮北重镇陈城城下。此时,义军已有悍将数十,战车数百,骑千余,卒数万人,声势浩大。

陈胜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说到底,还是胡亥自作孽,其横征暴敛,劳役无期,严刑苛法,至民无活路。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楚人本就仇恨秦人,对严厉的秦法又是仇怨积深,国仇、家恨集于一身,楚将项燕战死时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刻骨壮言犹在耳边。当陈胜挺身而出,楚人们埋在心里的怒火不可抑止地爆发了,为了尊严!为了复仇!更为了活下去!且豁出这七尺身驱,顶天立地一回!生,何欢?死,亦何惧也?!

陈城,春秋时期为陈国国都,战国时为楚国所攻陷,后称郢陈,曾长期作为楚国都城存在,乃楚国北部的战略要地。

所以,始皇帝保留了这座城的城墙,且有千余郡兵把守。

闻得数万义军席卷而来,郡守与各级官员吓得差点尿了裤子,举家逃亡而去。逃亡也需要士卒保护吧,于是,他们又从本就为数不多的郡兵中带走了数百心腹士卒。

但,还是有忠于职守的人——郡尉王蔺。他留了下来,他将和剩下的士卒一起,与陈城共存亡。

国难当头时,大部分人都会避难趋易,逃之夭夭。怕死,是人的天性,往往,这种人占大多数,以至于每逢国难时,资敌者,卖国者,墙头草者,数之不尽。但,总有一些勇敢且坚持原则的人,他们勇于献身,他们能力挽狂澜,他们能在危急关头为国尽忠!王蔺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国家,需要这样的人。

无奈,相对于数万人而言,他们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不可避免的,一番惨烈的激战、斩杀数倍于己的敌人后,王蔺以下数百勇士尽数阵亡,无一生还。

陈城陷落,王蔺的遗体被挂在城头曝尸三日,可怜一位尽忠尽职的郡尉,竟落得如此下场……悲哉。

陈胜攻占陈城后,势力继续迅猛发展,众多名士闻风来投。其中便有战国四大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门客:名士张耳与陈余。魏地豪杰周市、孔子九世孙孔鲋、楚上蔡贵族房君蔡赐、楚陈地名士、陈胜故人武臣、邵骚和周章……猛将宋留、邓宗、召平、韩广、臧荼、田臧、李归等等等等悉数来投。

及至此时,陈胜手下已有军马二十余万,文武鼎盛,兵多将广。自小就有鸿鹄之志的陈胜已然成就一番事业,大志满满,再干下去必须要名正言顺,否则投奔自己的人没有好处,凭什么再跟着自己干?

于是,陈胜自立为陈王,定都陈城,国号张楚。

天下苦秦日久,当张楚这杆反秦大旗屹立高扬后,四方豪杰争相起义,纷纷攻击官府,击杀大秦官员,举兵响应陈胜。

陈县郡守府旁边一座高大辉煌的建筑——曾经陈国与楚国的王宫,现在又成为了陈胜的王府。陈胜踌躇满志、大马金刀地坐于高位,俯视着满堂的名士与豪杰,雄心万丈。

“传王旨。封蔡赐为令尹,掌全国内政,为百官之首。封吴广为司马,主掌全国兵事。封周市为柱国,掌征伐之事。封孔鲋为咸尹,掌谏议之事。封张耳、陈余为左右令尹,协助令尹管理政务。封武臣、邵骚为左右司马,协助司马管理兵事。周章为司徒,掌管各种劳役、兵役等。宋留、邓宗、葛婴、韩广、臧荼、田臧、李归、张贺为将军……。”

仅陈胜自己当上王还不行,他要让跟着自己干的人都能高官厚禄、封疆裂土,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死心踏地!于是,陈胜慷他人之慨,大封群臣!官是封了,地盘嘛,你们自己带人去打。洋洋洒洒,总共封赏了将近百人,众豪杰皆大欢喜。

封完了,便点兵出征吧。抢钱,抢粮,抢地盘!

第一路,为击秦主力,直扑咸阳。以吴广为假王,率大军十万,监左右令尹张耳、陈余、田臧、李归等诸将以西击故韩地荥阳,叩函谷关,攻击秦之大门。

第二路,以柱国周市为将军,张贺为副将,率军五万,略南阳,探武关,从侧翼配合吴广军。

另有四路偏师,目的只在于占地盘,扩张势力。

第一路,北征,以左司马武臣为将军,右司马邵骚为护军,韩广、臧荼为将军,率军三万,北击魏地,扼守黄河天险,防守北地大军。

第二路,南征,以邓宗为将军,率军八千,向南攻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