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孔融求救(1 / 2)

加入书签

在写孔融的时候,我一直觉得难以下笔,你说此人是个才子,也许有那么点是对的,你说此人是个人物,也是有那么点是对的,可你要说此人出类拔萃,能力超群,劝你还是洗个澡,让冷水浴将你浇醒。

孔融,生于公元153年,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对于他的身世,你也就知道这么多就行了,我实在不想在他身上浪费过多的笔墨,奈何,此人和三国“三巨头”之一的刘备有过交集,所以,必须讲清楚这个人,才能明白后来他的死,为何引起巨大轰动,乃至后世子民对他的惋惜,以及对杀害他的人的唾骂。

长至十岁的孔融,独自一人去见了当时的大名士李膺。去拜见的原因,很简单,期望获得李膺的认可,说过无数次,在东汉只有得到名人的点评或者说是认可,才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前面有说曹操得到了半仙许邵的点评,其实,曹操除了拜见许邵,还曾去拜见一人,这个人就是孔融拜见的大名士——李膺。

关于孔融同学此次的拜见,让李膺名士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童言无忌,就是让你生气”的道理。

话说,孔融去李膺家,却被看门人拦住,告知:除非是名士、名人或者亲戚才能得见。

孔同学想都没想就说到:我就是李膺的亲戚。看门人不敢再拦,也不相信,只有十岁的孩子,就会说谎。

等见到李膺后,李膺问起亲戚关系来源哪里。孔融从容答道:我祖先为孔子,君祖先为老子,孔李既是师,又是友,以此论之,你我岂非沾名带故?

当时,座上皆为名士,听得后,一个个感叹:此子,的确是孔子之后,头脑敏捷,思维快速,有理有据,难得啊。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喜欢逗孩子,以此自娱、娱众。陈炜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他听后,出于此种心理说道:小时候聪明,大了倒未必。

孔融当即冷冷的回答道:以此论之,君小时候定是聪明极了。

陈炜听后,一时语塞,眼看冷场,李膺当即出面,不再提起此事,顾左右而言他,今天天气哈哈哈。

此番对话,可猜出三人心理。

孔融:你是何人?我乃圣人之后,大作为对于我来讲,易如反掌,岂能与我同普通人相比?

陈炜:尼玛的,若不是看你是个孩子,还是圣人之后,老子早就卷袖子抽你丫的了!

李膺:思维敏捷,话却不圆通;虽有理据,却终不能让人舒爽。

而根据孔融以后的行为看来,他在历史中的作用,跟何朋利前一小结,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一样,终究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仅此而已。

得到李膺名士肯定的孔融,就此踏进官场。可,由于自身的家世和所受的教育以及他自身骨子里的傲气,注定了他在乱世难以左右逢源。难以在乱世左右逢源的意思是,他的一生就是一场悲剧。

当董卓之乱开始后,时在中央任职的孔融,跳出来就骂董卓不是个东西。要知道,世界上最会骂人的除了街头大妈,就是知识分子。这些人饱读诗书后,骂人不吐脏字,而且骂起来就没完没了,处处引经据典,你还以为被夸奖了。

可明显的是,董卓虽然是个臭伍行出身并且文化素质不高,可孔融的骂街行为,还是惹恼了董卓,于是便想杀掉这个不懂事的家伙。奈何,人家的祖先是孔子,孔子啊!他的孙子是想杀就杀得了吗?此时的董卓,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他知道孔融的地位太过特殊,于是大手一挥,让孔融出任北海相。

这一招可谓狠毒,也体现了董卓先生的厚黑水平。因为你要知道,此时的北海是黄巾军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董卓的意思很明白:杀是要杀的,不过嘛,我不想背负骂名,只能让别人把你杀掉。这就是传说中的借刀杀人。

你死在了沙场上,证明你的军事水平不高,我顶多给你追加一个名分。若是胜利了,更好,你就老死在那里就行了。有多远就给我滚多远吧,且以光的速度。

就此,孔融从一个“中央警备团团长”彻底成为抗击一线的县市级干部。

不过,孔融并没有感到太过悲哀。他一直把自己视为东汉的一块砖,是的,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能为这个正在迅速没落的王朝尽一点心,一点力,即使让他死去,他也心甘情愿。

但他还是幸运的,因为在北海的这六年的时光里,也许是他一生最为安逸的时候,也是在这六年里,孔融的声望达到了极致。

坐上北海相的位置后,孔融便着手完成自己的工作。打击、平定黄巾军的同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他的工作范畴之内。而且,他很明白官员年轻化的道理,举荐了一批青年入朝做官。

一番工作坐下来,孔融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而且,最重要的是,孔融远离了他为之厌恶的朝廷以及同僚,他过的很开心,也很幸福。此时的他,早已成家。然而,早已成家,被当地百姓拥戴的孔融,仍然不具备一个成年人的成熟感。

一个人,之所以有了成熟感,不是因为他不再坚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